文献传递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研究
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是一种提供文献复制件的非返还式的服务,起因于出版物价格持续走高,图书馆经费同比增长不够,图书馆为了弥补馆藏不足,借助外馆文献来满足本馆用户信息需求的一项文献服务。由于其快捷、高效、个性化、已被学者认为“是所有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内在成分,并不是一项辅助性选择”,是馆藏资源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文献传递作为一项服务并没有特别高深之处,目前对文献传递的研究都局限于宏观论述,局限于讨论文献传递机构、服务手段、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优化的工作实践和经验、传递过程中版权问题等,缺乏微观的思考和探讨。本文拟就文献传递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作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是把知识从知识源转移到组织、其他人或部门的过程。文献传递知识转移的本质是知识的流动,并且连带物质载体一起流动。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和技能的,学习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主要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隐性知识是主观的经验或体会,不容易运用结构性概念加以描述或表现的知识。知识共享是建立在知识主体(知识的权利人、所有者、代理者和组织管理者等)意愿基础上的知识扩散、吸收、内化和利用的过程。文献传递服务本身就是基于知识共享的服务、推进文献传递请求用户知识创新、发现文献的效用、实现文献价值的过程。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是以知识共享为目的,知识共享是基于知识转移的。
图书馆 文献传递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共享
张娣
江南大学图书馆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17-321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