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学习结果分类在机器人教与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开展中小学机器入学习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由于中小学机器人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到目前为止它既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学科课程内容所组织的知识体系.因此,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与方法指导其课程的开发和进行教与学活动呢?本文试图把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引入到我国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就如何应用于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践,做初步的尝试和探讨,探索中小学机器人教与学中有哪些特殊规律.本文认为中小学机器人的学习和教学既要符合其他各门学科的教与学的共同规律,也要遵循中小学机器人中教与学的特殊规律。在中小学机器人教与学中,应运用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奥苏伯尔同化论等思想,确定学生在机器人学习中应该“学什么”,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关键是分析机器人教学目标中所蕴涵的学习结果所需要的内在条件,包括分析其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由进行的任务分析来看,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呈现一些实践的例子,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例子就是以前制作好的机器人典型作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探究所要学习的概念和规则,又要精选其他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则的作品,引导学生把它们与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次,教师要加强言语指导。教师的讲述、提问等口头语言以及设计方案的样本、多媒体课件等也属于“教什么”的范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和规则意义、分析它们与搭建的机器人作品的关系,以及掌握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则进行安装、调试方法等,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再次,教师要通过口头或书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以提供适当的反馈。这些反馈内容同样属于“教什么”的范畴。

中小学 机器人课程 教学策略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马云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上海,200062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358-364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