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3年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文章指出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存在优质种薯覆盖率低,鲜食薯比例大,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鲜薯净菜加工企业,马铃薯附加值没有得到开发等问题。提出政府要大力加强宏观调控,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一方面,政府既要加大投资见效快的脱毒种薯繁育,又要重视遗传改良和产后贮藏加工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负责调整好马铃薯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轮作倒茬的规律,在不超过马铃薯可以种植的最大面积范围内,按照加工对马铃薯的要求做好宏观布局,确保种植和加工的平衡。加快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培育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特别是适宜不同地区、不同熟性、不同栽培技术、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马铃薯新品种;研究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工贮藏技术研究等。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全省马铃薯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引进或开发鲜薯净菜加工工艺,建立或扶持鲜薯净菜加工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在全省宣传和推动马铃薯分级、整理、挑选、清洗、切分、保鲜和包装等工艺处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开发和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经营。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原则,浅山发展商品薯、脑山发展种薯的产业战略,逐步扩大马铃薯种薯繁育和种植规模,初步形成马铃薯产业带。

马铃薯产业 资源优势 品种结构 产品附加值

王舰 王芳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青海 西宁810016;教育部青藏高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黑龙江大兴安岭

中文

162-165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