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业应使人类更幸福--生态文明与农业景观建设
农业环境基本上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的田野及农作物风光,二是为农民居住的农村。农业环境在人类的居住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审美性质自有它的特殊性,值得格外的重视。尽管现在地球早已进入工业社会,但农业仍然是人类主要的产业,农村仍然存在,而且将会永远存在,只是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农业环境不断变换着新的面貌,呈现出它特殊的美。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的建设是联系在一起的。农村该如何建?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农村建成小城镇。农村就是城市的缩小版。笔者认为,农村建设除了坚决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尽量不占用可耕地以外,在环境美学意义,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必须保持农村的特色,突显农村的优点。从景观来说,农村景观的特色是农业景观,那就是田野、牧场,种植基地等,不要让新兴的农村离开这些景观,反过来,倒是特别需要亲近这些景观。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基本上是按照城市的模式改造农村,实际上是消灭农村。这种做法体现了工业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出现,实际上正在将社会推向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已有向农村回归的趋势。在现代化的今天,农村不仅不应该被消灭,而且要建设成人们的乐园。未来的农业劳动在高科技的武装之下将变得轻松。总之,新农村的未来愿景是文明化而非城市化。整合了高科技的文明性与农村本已具备的自然性、生态性所建立的农业生活方式,将成为城市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因为更切合人性而更具有的审美的魅力。
农业环境 审美性质 景观建设 信息技术
陈望衡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353-366
2014-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