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旅游容量的再思考
布达拉宫是雪域高原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近年随着西藏旅游人数的井喷式发展,这座土木结构的文化遗产,承受着巨大的旅游压力.保护这座著名的人类文化遗产与如何发展西藏旅游产业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回顾布达拉宫旅游开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布达拉宫的环境承载量上的研究、当前布达拉宫开发利用管理体系方面的探究,以及关于布达拉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等几个方面,但同时对于布达拉宫的旅游开发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布达拉宫是藏式宫殿建筑的经典,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文物宝库。据中国西藏新闻网披露,2012年,布达拉宫接待游客116万人次,这和上千万的进藏游客总数相比,仅占到一成。因此,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长期面临着人满为患的窘境,为了更好地保护布达拉宫这一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每天的游览人数限制为4000人,远远无法满足进藏游客游览布达拉宫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景点承载力问题,仅用限制游客数量、延长开放时间、宫内参观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旺季提高票价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布达拉宫作为进藏游客的首选参观地点,必须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和建筑本身承重能力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巨大的旅游需求和保护布达拉宫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减轻布达拉宫的环境容量、开发周边多种旅游产品等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思考:建议转变游客观念,推荐淡季游玩布达拉宫。利用传媒手段,建立现代化的影视厅,运用影视作品、微电影、微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游客,对布达拉宫场景和经历的历史阶段真实再现,不仅能为游客带来直观的感受,而且还可以分散部分客流。可利用多景点的功能替代,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增加了其神秘感,但同时这种宗教气氛在拉萨三大寺、大小昭寺、达赖喇嘛夏宫的罗布林卡等地也有较强体现,游客对宗教文化的感知,可在这些景区中得到实现。宣传这些地区,进行游客分流,不但可以减轻布达拉宫的承载度,而且减少了游客对正常宗教活动的影响。在布达拉宫广场定期开展民俗主题文化活动展如格萨尔王说唱表演、藏戏表演、唐卡展、藏医药文化展等,以传统文化吸引游客。
地方文化遗产 旅游容量 产品开发 传媒手段 民俗活动
朱普选
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49-255
2014-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