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与节庆变迁--以镇山村”跳场”为个案研究
节庆简单来说就是节日庆典的简称.”在每年一定的日子里,人们心中的人性会周期性地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有时甚至连文化压迫和经济贫困也统统抛在脑后.”节日可以定义为”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最早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五种.”节庆往往与欢愉、团聚联系在一起,经常与宗教关系密切,并具有某种社会化的功能.本文分析了镇山村跳场的来源与传统形式。跳场的变化有两个历史节点,首先是1958年的花溪水库工程,之后是1990年的旅游开发。跳场的场地、组织者、参与者、内容等都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化。跳场失去了原来联结村落、彰显权力等功能,转变为一场表演性质的跳场节。“旅游允许一种自由的、嬉戏的‘不严肃’行为,并激发一种相对不受限制的‘交融’或社会团聚”,旅游化的镇山村将“游客凝视”作为节庆活动的价值标准和意义体系,跳场最终成为一种非传统的欢腾。镇山村的旅游发展模式并不是由内向外的发展,而是由于一些外部的条件:政府的引导、科技的发展、外界资金的介入等。跳场在外力的作用下,失去了为本社区成员服务的功能,游客的需求被放大,跳场变成一场失真的舞台展演。
遗产旅游 资源开发 节庆变迁 表演性质
金露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65-274
2014-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