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民居与文化记忆--闽南红砖厝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作为文化景观遗产中的重要成员,古民居是地方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的保存者与储藏器.闽南红砖厝作为闽南古民居的典型建筑之一,对于闽南地区的农村社会与人民就具有承载一部分集体记忆的媒介作用。通过红砖厝以及围绕其而发生的各样人口活动以及文字材料,可以走进并认识闽南地区人民的部分记忆,这当中既有集体记忆也有个人记忆,尽管这些记忆带有某种程度上的选择性,但它们依旧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而被留存下来。文中从以红砖厝建筑风格所建筑的民居、宗祠、庙宇等来阐述古民居建筑作为解读文化记忆之读本的可能性。红砖厝承载了人们的文化记忆、宗族体系记忆、民间信仰记忆。红砖厝既是民众共同祖先记忆的重要物证,更是百姓血浓于水的真实见证。今日,一些闽南地区的红砖厝古民居已经开始逐步重新翻修,并且建成文化旅游区供游人参观。其次,不少闽南地区的农村居民与中国金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汉人宗族均有非常紧密的血缘关系。既需要对于闽南村庄古民居建筑的保护,更应该加强同姓同支宗族之问的联系和亲属关系的维系。期待重新修葺的红砖厝,不仅仅是要重现他们曾经富丽堂皇的面貌,更要帮助更多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海外的汉人后裔们,找回他们曾经以为丢失了的美好记忆。红砖厝作为我国闽南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固然值得我们去努力保护和重修它,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群人记忆的承载体,才是红砖厝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古厝民居 文化记忆 宗族体系 民间信仰
杨文皓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22-327
2014-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