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作为日常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脱离日常生活场域又重新进入日常生活场域的建构过程.能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和生生不息的传承.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每个主体对作为日常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总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使之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不是游离之外。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已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进入日常生活提供了契机,但这种进入不能仅仅靠国家命名而实现,更要靠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主体的认同共享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这样一种自觉正有待唤醒。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 文化传承

于亮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

昆明

中文

319-325

2014-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