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探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理工类院校的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独立建制实体,走改革创新之路,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运行模式.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受众面,让全校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参与到素质教育中,素质基地于2013年上半学期,以推荐和自荐的方式,在全校各个院系遴选17名教师,聘任其兼任素质教育理事,负责其所在学院学生的素质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普及、推广工作。17名素质教育理事均为各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政教师,最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动态,通过理事的监控、反馈,让素质教育工作更能有的放矢的深人到学生中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素质教育基地自成立后着手负责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建设工作。“第一课堂”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文化素质课程体系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基地在认真分析学校原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经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后,将原有300余门通识课程重新划分三大类,即:文化素质教育类、新生研讨课类、素质拓展类。同时,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环节,要求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并于2014年将其提升为6学分。

高等院校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教师队伍 课程体系

董宇艳 栾旭 陈杨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国内会议

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

哈尔滨

中文

728-732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