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热区制种花椰菜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为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与品质及效益,通过3年在干热河谷区元谋花椰菜制种基地的不同栽培技术生产模式研究观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技术来控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其中,采用膜下滴灌不仅可以做到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控制,也大大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流行,特别是土传病害。对于害虫的防治,膜下滴灌可将药剂通过土壤后经植株吸收而达到防治害虫,具有较好的隐蔽施药效果,对害虫天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良好耕作制度不仅可增加其产量和产值还可有效减轻病虫、杂草危害,节省农药等费用。覆双面黑白膜不但改善了花椰菜的生长环境,还可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和蚜虫等有害生物的滋生,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花椰菜授粉后随着荚果的膨大,植株易倒伏,多数枝条常下垂于沟内,造成下半部分通风透光性能差。这不仅造成田间操作困难、种子饱满度和色泽差,还易致使植株感染软腐病和菌核病。由于授粉后较难立,枝条易折断,所以在植株开花后应及时拉线立株。拉线时适当放松,因为过紧枝条收拢,蜜蜂不能有效授粉,影响结荚、结籽,而谢花后可把线绷紧。若种植双收种,拉线立株还可将父、母本分开,防止混杂。
花椰菜 膜下滴灌 耕作制度 覆膜模式 拉线立株 病虫害防治 草害防治
苏银玲 杨长楷 麻继仙 杨子祥 木万福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国内会议
西双版纳
中文
523-525
2014-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