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云南省天保区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市场化研究

云南省天保工程一期工程结束,云南省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森林资源结构与人员安置矛盾突出,林区农民进一步增收困难较大等问题没能解决.野生菌是云南省天保区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大约有70至80种是其中较为普遍食用的野生菌,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资源之一.本文主要从分析云南省天保区野生食用菌的商品链入手,结合SCP分析方法,分析天保区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为提高天保区食用菌资源市场化,提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可将分散的采集户联合起来,成立农户合作组织,对其进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同时还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对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加工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对野生菌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提高产品的品质。在天保区交通便利和人口集中的地区,开发几个野生菌大市场,以方便食用菌交易。龙头企业既是生产加工枢纽,又是科研、贸易和服务中心,并且内联企业外联市场。龙头企业的培育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龙头企业的培育要遵循以下原则:外向型、规模化、自动化的经营方式。要加强野生食用菌的标准化体系的全面建设,把产前、产后全过程都纳人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轨道。把食用菌标准化建设作做一项系统工程,逐步形成与国际相配套的标准体制。提高商品链上各主体间的组织化强度是调整流通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专业协会成立的目的是将农村经济人组织起来以促进野生食用菌的销售。这种市场主体的培育有利于消除过多的中间环节,加速野生食用菌的循环,提高野生食用菌的市场流通效率。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规模,增强采集户的实力,能够促进个主体之间平等参与市场交换,提高稳定性。

食用菌产业 商品链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刘清江 罗明灿 房林娜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

国内会议

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

西双版纳

中文

572-578

2014-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