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书有违:清代的”违制律”初探

”违制律”是中国古代律典及实践中常见的一款罪名,与现代刑法中的”口袋罪”相近.”违制律”的全称是”制书有违”律,是一款为保障君主的谕令诏旨等得到遵行而设置的法律,其本意是维护皇权.但在清朝,”违制律”的规制范围和适用的主体却远远超过了”制书有违”律的本意.”违制律”因其笼统性和灵活性的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清朝的政治统御、司法实践和国家控制等方面,其在清律中的兜底性地位和在国家管控中的工具性意义也得到展现.
制书有违律 规制范围 司法适用 政治统御 国家控制
杨立民
复旦大学法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38-358
2014-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