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土地整理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目的:为了更为客观地反映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质量. 方法:综合考虑成都平原区新增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和与《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NY/T309-1996)的一致,针对成都平原水田和旱地的差异,采用排水条件(水田)、机耕条件、灌溉保证率、有机质、有效土层厚度、pH、土壤质地、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有效磷、平整程度(旱地)和水土流失情况(旱地)作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结果: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实现了数学方法和专家经验的结合,使所选的评价因子既能够反映成都平原的耕地质量,又避免一些贡献不大的因子参与评价,从而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和满意性指标均满足完全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一致,这一方法应用于成都平原较为理想.
土地整理 耕地质量 评价指标
李浩 谢丽红 陈敏智 钟文挺 林超文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23-128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