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媒体科技传播的修正能力与科普知识增长差异--以新浪微博为例

新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以微博为例,许多传统媒体纷纷进驻微博发布相关信息。因而毫无疑问的是,新媒体在科普宣传上拥有着先天优势。但是,在多元化社区里,存在着各色各样的信源,发布的信息真假难辨。2013年7月微博中讨论热点之一即口服胶原蛋白是否具有美容功效,在微博上,营养师、名人明星推崇,科学工作者否认,由于后者知名度及粉丝数远不及前者以及受众长期以来的错误认知,认为口服胶原蛋白具有美容功效的人不在少数。因而,如果能由专门可信度高的科学团体,在经由讨论后将一致的科普知识正确地传达给受众,为微博的传统媒体账号提供相关信息经由它们进行发布,通过裂变式的传播,科普知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接受。对于科普知识,许多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仅需要知道一个结论,因而,在提供的信息上,可以将结论放在最开始,将分析说明部分以长微博或者链接的形式紧随其后。不关注分析的受众则可以直接得到结论,对其生活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果是否接触新媒体成为增大或者消除科技传播知识沟的关键因素,那么,我们如何填补知识沟仍有许多事情需要商榷解决。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社会成员均衡地获取信息,而不至于科技知识的知识沟日益扩大。较少使用新媒体的人会从传统媒体上获取科普知识,经常使用新媒体的人会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因而,负责科技传播的相关团体和成员应认真研究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选择不同的媒介影响不同的受众。受众的需求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对着一些家庭主妇大谈航天或者太空生活,或许很难引起她们的关注,但是涉及如何健康饮食等此类问题,应会让她们更感兴趣。

新媒体 科技传播 修正能力 科普知识

陈路遥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361005

国内会议

第六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广东东莞

中文

278-282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