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贵州久安古茶树探源及研究意义--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解读

2010年前后,全国各大媒体上陆续报道了贵州花溪久安发现一批古茶树的新闻.茶叶专家们认为,茶树树龄超过100年的可称为古茶树.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久安乡古茶树大植株的树龄在600年以上,大部分的树龄在100-200年之间.这样大规模的集中的古茶树在贵州很少见,在黔中地区只有久安乡.长期以来,不管是海外汉学还是国内学者,对中国农村社区的研究一直都侧重于农村的土地买卖关系、田赋制度、地主对农民的盘剥程度等农业社会的典型问题,这就使读者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向,人类学研究愈来愈强调一种个人经验式的“诗学”研究方法,台湾、香港等地学者通过“身体感”这一概念对物质文化进行“体物人微”式的研究。久安古茶树从昔日无人问津的山间野茶到今天“一树干金”的名茶的过程,无疑是一种“物质性”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环境诸多因素操纵的结果。从物质本身来看,久安古茶树的物理结构在今天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茶——尤其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茶树这一特殊物质——所具有的众多象征意涵及其能够吸纳的广泛的操作性,使其成了一个很好的探究物、地方与文化体系之间关系的案例。

古茶树 历史人类学 学术价值 文化遗产

肖坤冰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遵义

中文

186-189

201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