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滨江时报》报道看20世纪二十年代旅俄华侨华工群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后几十年,哈尔滨是华侨华工赴俄最重要的中转站.在十月革命后的20世纪二十年代,《滨江时报》对旅俄华侨华工的生存状况、救济措施以及问题原因等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报道和详细解析,笔者认为,国家救助旅俄华侨华工的相关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具体的实际效果值得反思。同时,旅俄华侨华工的自身素质及相关组织的实际作用也需要探究。
民国时期 旅俄华侨华工 生存状况 救济制度
高龙彬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8-296
2014-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