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对中国高校改革的借鉴与反思

自2005年起,德国大学开始实行卓越计划,旨在提高大学的科研水平,打造面向21世纪的精英大学.2012年,第一个阶段完成.卓越计划提高了德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加强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使德国大学走向国际化.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如科研经费不足、传统文化衰落、研究机构分层等问题,各界舆论对此也褒贬不一.不禁要思考:卓越计划的未来究竟是迈向了穷途末路还是迎来柳暗花明的新春?理清卓越计划的未来发展方向,或许能为当年中国高校的改革提供显有意义的借鉴.高等教育是以知识为原料的社会组织机构,其存在的哲学基础有两种:分别是“认识论”哲学,旨在追求高深学问和“政治论”哲学,旨在为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服务。中国的高等教育长久以来深受这两种哲学基础的影响,并且是受政治引导的价值观的影响多过“认识论”本身的影响。在外部价值观的驱使下,高校盲目追求建设超一流大学,在管理反而偏离了大学自身学术自由的轨道,这也是中国高校一直受人诟病的重要原因。对中国高校长久发展而言,由于中德两国教育国情的差异,照搬德国式的“卓越计划”是万万不可取的,但借鉴其精髓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国高校改革既要借鉴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治学理念,逐步减少国家调控大学管理的力度,也要遵循大学自身发展规律,把握好不同培养目标的大学发展的定位,鼓励大学寻求自我发展,创造大学之间良性竞争的学术氛围,调整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致力于建设更多高水平、多层次的大学。

高等院校 教学改革 卓越计划 学术氛围 治学理念

李永婷

国内会议

2014齐鲁高教论坛

济南

中文

58-63

2014-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