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数据时代历史的重塑--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传播历史文化、挖掘历史遗产价值的过程中若能将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体现赋予新的形式,使其核心价值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及专业研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将会更大程度地得以利用。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体系,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通过对各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形成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大数据使用模型,必将能够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并更有效地挖掘其历史价值,并为历史文化遗产赋予新的生命。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故宫文化遗产的数字虚拟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前后正式引入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起初主要应用于故宫文化传播和对外展示方面的工作。随着三维数据可视化实践活动在院内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文化遗产事业的应用优势逐步得到显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如今已经与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展示等方面紧密结合,逐步形成综合应用体系。足见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故宫文化遗产综合事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三维数据可视化的相关问题在文化遗产事业中的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对其在文化遗产事业中的实施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评估。为此,笔者将“直译”与“意译”作为讨论的切入点,把三维数据可视化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具有数字化转换功能的“翻译”活动,对两种“翻译”模式进行分析阐释,寻找其间的内在联系,勾勒出故宫文化遗产三维数据可视化应有实施路径和规范性原则的大致框架。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资源开发 大数据时代

李公立

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

北京

中文

57-66

2014-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