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补偿”机制下移民剩余劳动力研究
全国各地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探索”长效补偿”机制,即对失地农民不再配备同等数量的耕地,而是采取以货币或者实物形式进行逐年补偿的方式发放,以满足移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这样的补偿方式下,移民可以不用劳动就能获得与原来耕作同等甚至更多的生活费用,成为移民剩余劳动力.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专家、学者研究,原本就存在社会风险问题,移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加剧.对移民剩余劳动力进行研究,将移民剩余劳动力及时转移,不仅可以避免一些社会矛盾的出现,还能为移民带来新的经济收入,使长效补偿机制发挥更大的优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移移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如加强移民的生产技能培训,增加劳务人员的输出;集中优势力量发展现有产业,增加移民收入水平;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拓宽移民的就业渠道等。
水电移民 长效补偿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 生产技能培训 产业调整 就业渠道
冯涛 伍器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55-158
2014-0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