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农民市民化需要”三向思维”

城镇化的本意应是居民不论在哪里生活都能享受到与城市相仿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之所以千方百计地想挤入县以上城市,是因为二元制度推高了那里的”两公”水平.由此导致社会上对城镇化的理解陷入误区,认为农民只有进到县城以上的城镇,才能成为市民,才算实现了城镇化.这是典型的城乡二元思维,与中国国情、国际惯例、城镇化规律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等诸多方面相悖逆.实现农民市民化,一条切实可行的做法是把靠行政手段形成的畸形资源集聚,再用行政干预的措施分散开来,即由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动员推进四大资源下迁到强镇大村,由四大资源带动“两公”建设,推进小城镇发展;打通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现阶段农民从乡村到城市的迁徙,只是完成了横向的水平位移,远没有实现纵向的垂直流动。所谓垂直流动就是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位,通过消除种种歧视,完善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体系,实现教育公平,打通他们上升的阶层通道。此外,应在城市建立良性的经济生态系统,解决到大中城市落户的农民增收问题。

城镇化建设 农民 市民化程度 行政干预

刘奇

安徽省人民政府

国内会议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30-34

2014-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