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处理的演变看壮族农村日常生活的变迁--以云南文山以腻资村为例
以腻资是文山县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壮族村寨,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当地壮族的日常生活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极大改变,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很大冲击.笔者深入到以腻资村壮族的日常生活之中,运用参与观察法、深入访谈法等田野调查方法,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该村村民在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日常生活内容,并对其垃圾的基本情况进行探究,试图说明现代化的发展对以腻资村民在日常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理论背景框架、研究方法以及以腻资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梳理了以腻资村壮族的生计方式、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宗教信仰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重建了以腻资村历史与现今的垃圾情况和处理方式;结语部分结合相关理论总结和分析了本研究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以及对民族社会日常生活研究的思考.
民族变迁 日常生活 垃圾处理 价值观念
王欢
中央民族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7-225
2014-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