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前域之说《中西闻见录》点滴

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人,曾经是一个善于用耳却弱于用眼的大群体.直到今天,整个中华民族仍把记录新发生的事件的照片叫作”新闻照片”、记录新发生的事件的电影节目叫作”新闻纪录电影”、记录新发生的事件的电视节目叫作”电视新闻”……”看”或者”用好眼睛”正是电影教育的首要内容甚至前提.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正式诞生的前夜,在这个被学者孙熹圣称为”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高等教育之前域”的年年月月之中,正是这种”前域之学”让整个中华民族开始发现开始关注”看”的重要.被孙熹圣、孙明经两位学者称为”北京第一家学报”的《中西闻见录》,为今天和今后认识与研究”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高等教育之前域”,记载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信息与史料.“视觉教育”和“电影教育”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中西闻见录》中刊载的高水平附图曾令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大开眼界,图片致精,印刷致精。既是创新与优秀教材的园地,又是教师引领学子了解攀登世界各学科高峰的学梯;是培育激励学子们“爱国、创新、包容、博学”的温床与炼炉;是造就中外知识界、学界和谐共进共同发展的“大讲坛”“大试验场”和“大考场”。

高等院校 电影教育 视觉教育

孙健三

北京电影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电影学院首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

北京

中文

19-47

2014-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