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国产青春片的教育功能--以《青春派》《狂舞派》为例
近年国产青春片的大热令人注目.从2013年的《致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至今已有10余部青春片轮番在中国内地银幕上映,并且大多数都有着不错的票房成绩,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地位.然而这些大热的青春片口碑却差强人意——剧情俗套、与现实相去甚远等问题遭到观众的质疑.本文将从近年青春片热潮的起源与现状、青春片的定位及其教育功能三个方面对当代国产青春片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以此寻求国产青春片的出路.无论是怀旧青春片、校园纯爱片还是残酷青春片,它们题材上并不一定有优劣之分,对不同审美趣味的观众来说,它们各有各的受众市场。而青春片最重要的是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以及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面对以青年为主体的观众群,电影创作者应当深入了解青少年群体,同时时刻警惕作品中容易对青年观众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容,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首先是观念的正确,其次是通过作品质量的提高促进青年审美趣味的提升,这是青春片创作者的必然使命。
青春片 市场定位 教育功能 审美趣味
洪佩洁
北京电影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25-334
2014-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