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视野下荷兰高教质量保障的改革与启示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荷兰的高等教育系统管理推行着中央集权体制,高校缺乏自主和质量责任,市场失灵.此后,在质量保障的改革过程中,中央向各高校过度放权,由高校自主设计校外质量评估体系,质量评估制度低效,政府失灵.21世纪初,政府建立认证制度并发挥重要引导作用,政府、高校、市场和社会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协商的治理制度,从而有力地保障了荷兰高等教育质量的世界水平.中国已进人到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教质量备受社会和市场的关注和问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提示政府应保持“掌舵者”的角色,大众化阶段需树立多样化质量观,兼顾对教学与研究的评估,注重高校的分类分层评估,培育独立性的评估中介机构,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主体性。
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 政府角色 质量观 教学评估 中介机构 主体性
盛正发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39-143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