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宝卷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在过去的岁月里,靖江宝卷的保护传承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宝卷毕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传统农民精神文化的宠儿,在现代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代,乡村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生代农民从生产、生活方式,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都常常让他们的父辈匪夷所思、瞠目结舌。根植乡村、以农民为传播对象的宝卷必然因此而危机四伏、处境堪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众和艺人出现断层,多数年轻人外出打拼,流向城市,留守的少数年轻人不爱听、不愿学讲经,陷宝卷后继乏人之境;二是活动空间因拆迁而日见窘迫,滨江新城、新港城、城北园区等拆迁大户,恰恰都在宝卷的流行区域。近年来,靖江人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积极探索应对挑战,保护传承靖江宝卷的方略。提出喜爱是宝卷生存发展的前提,信仰是宝卷生存发展的根本,应变是宝卷生存发展的方向,自觉是宝卷生存发展的关健。
宝卷 文化传承 乡村社会
曹滨
江苏省靖江市文化馆
国内会议
江苏靖江
中文
9-16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