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宣卷及其曲调研究

河阳宣卷的保存和流传一直是张家港河阳地区人们的骄傲,历史的悠久,文化的传承,每一样都让今天的百姓们深切地感受到古人留给人们的文化遗产是多么珍贵。河阳宣卷最初产生于宋朝,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多的发展,在清末民初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但是,接踵而来的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让这个传统曲艺惨遭损毁,甚至绝灭,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又得以恢复。现今的状况是关注多,传承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学一学、唱一唱,这样才能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河阳宣卷为典型的传统木鱼宣卷,调式主要为”符合调””九亢调””南无调”等,民间小调更是层出不穷,如”梳头调””解结散花调””杨柳青调””回向赞”等。不仅对评弹、滩簧的影响较大,就是对于昆剧、苏剧、沪剧等曲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现如今河阳宣卷已经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需要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和学术界的专家去关注,探讨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来保护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只有民族的才是大众的,作为祖国文化艺术的接班人,要早早地认识到“民族的”文化艺术才是真正最美的。因此,作为河阳地区地域特色文化的“河阳宣卷“,理应好好地保护它和传承它,这既是对先人创造的成果的历史尊重,亦是对后人传承的一种历史期望。
宣卷 民间曲艺 音乐曲调 文化保护
段玉香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国内会议
江苏靖江
中文
73-80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