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西宝卷概论

宝卷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文艺作品,其形式复杂多变。从以前调查搜集到的卷本来看,宝卷的基本结构有开头、结尾、过渡、韵白结合、曲调等几个部分。河西宝卷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性质复杂难定。就其散韵结合、说唱兼用的体例,依靠一定声腔曲调的宣卷活动,以口头方式在民间流传而言,它属通俗文艺范围;就其没有编写者姓名,传抄中被不断加工修改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集体创作。特别是不少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深信它与民间文学关系密切。但是某些宝卷充满浓厚的宗教教义宣传色彩,明显是僧侣教徒编唱,后来经过民间加工的作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宝卷的思想内容也是复杂的、多样的,应该根据具体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河西宝卷在艺术上能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瑰丽奇异的想象,曲折引人的故事情节,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新鲜活泼的语言,表现出普通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艺术创造才能。宝卷自明清在河西广为流传以来,深受广大普通民众的喜爱,成为人们在闲暇之余娱乐消遣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宝卷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和突破。许多普通艺人、不弟士子潜心于宝卷的创作或对自己所看到的小说故事、评书进行改编,或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故事进行创作,形成了大量的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宝卷。直到“文革”前在河西仍可以看到热闹非凡的宣卷场面。“文革”中,宝卷被作为“四旧”受到了破坏和禁锢,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逐渐被人们遗忘。改革开放初,伴随着文化的逐渐开放,一度沉寂的念卷、听卷活动,又再次复兴。与此同时,学者们也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对河西宝卷展开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和挖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念卷、听卷活动虽再度沉寂,然而宝卷曾经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通俗文学,它不仅是河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们研究河西民俗、宗教、语言、社会的珍贵资料。

宝卷 艺术形式 创作思想 文化价值

闫廷亮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

江苏靖江

中文

165-175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