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村干部的尴尬身份与”无为”治理--基于滇南S镇的实证考察

在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架构下,村干部的角色很是尴尬,说是干部,在老百姓眼中,他们确实是“干部”,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们管理,但却没有国家干部编制,村干部这种尴尬的身份、较低的文化素质却又有着一般农民群众所不具有的“聪明”之处,故在实行村庄治理时,他们只能采取“踩钢丝”的摆平术,对上面有个交代,对下面也有个说法,并从中实现作为“经纪人”的利益。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十分的忙碌,却又碌碌无为,最多也就只能维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但如欲实现村庄的跨越式发展和长远发展,必是勉为其难。为此,在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要想破解这一难题,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在如何吸纳、选拔和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村干部方面下功夫。

村庄治理 村干部 无为治理理念 人才培养

倪慧

红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国内会议

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昆明

中文

271-278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