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实践型专业人才,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和评价模式信息化三个维度.本文从信息化环境建设、备课、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四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具体阐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业务教学软件,重新编写一套适合信息化教学用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案例库以及习题库等,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并将新编写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及学生获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数学内容,使信息技术与传统内容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使传统内容得到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指通过多媒体、业务教学软件及网络/电子资料库的应用,实现课堂讲授与实验室教学、案例教学、网络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实现板书、课件、业务教学软件、多媒体播放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整合不仅是一个展示手段,也不仅仅是解决如何教学问题,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教学中。课堂教学在多媒体和业务教学软件、网络/电子资料库的帮助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更灵活地应用专业知识。根据主体的不同,评价模式的信息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评价模式信息化,二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的评价模式信息化。对教师的评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整合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信息化建设后的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能力与效果进行评价。

高等教育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创新实践型人才 教学信息化

郭彦卿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300222

国内会议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25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77-185

2014-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