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府治理价值研究的历史嬗变
效率和公平是政府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效率高低关系着经济增长,公平与否影响到社会稳定。从理论上说,二者不可偏废。而在现实中,政府在不同时期必须在二者间有所侧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不仅是各国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更是政府治理价值研究不可回避且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的问题。鉴于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西方公共行政学中关于公平与效率这对政府价值取向出现了轮回与侧重的现象,但从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效率与公平的融合是一种趋势。然而,在政府治理实践中,效率与公平如何得以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怎样相互兼容,这是公共行政学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在价值取向上,我国政府治理研究相继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着重突出效率价值”、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公平价值”、2l世纪初至今“凸显公平、正义、民主等多元价值”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实践上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每个时期的政策导向不仅是该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更是各个时期政府治理价值变迁的体现。改革开放前20年,我国面对底子薄、人口多、积累少、社会财富匮乏、收入差别不大等客观历史状况,“效率”自然成为那个时期政府治理的主导价值。然而,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整体财富的快速增长,因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的日益扩大而导致的不和谐情形却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政府的合法性,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形成的共识是:中国政府应该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并且应该勇敢地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导力量。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政府治理价值由“效率和公平兼顾”向“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转变无疑成为中国政府的明智选择,因为这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政府治理 价值取向 历史演变 公共行政学
丁煌
武汉大学
国内会议
澳门
中文
268-276
2014-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