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遗产中重要节点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羊楼洞规划设计为例
文化线路遗产普遍有地理跨度较大的特点,造就了文化线路遗产中的节点具有风貌的独特性和文化的地域性.这些节点多数被遗忘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所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保护发展方式面临大困境.羊楼洞自唐以来以产茶闻名四方,1851年以后更成为中俄万里茶路的源头.。作为历史村镇的开发保护,保护策略也应当从街道形态、空间布局、建筑、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出发,完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文化线路的重要节点的保护性开发。本文旨在探讨文化线路遗产中重要节点的保护策略,同时结合羊楼洞作为历史文化村镇的具体形态,提出适合羊楼洞模式的具体保护策略.包括产业结构融入文化线路的更新定位,功能与服务的前瞻性设计,新旧格局的更新,文化主体的兼容性等。
文化线路遗产 历史村镇 文化兼容性 街道形态 基础设施
镇淑娟 白瑾 周欣 秦仁强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223-226
2014-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