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结构看网络小说的发展需求

网络文学最初是以先锋面貌出现的.早期网络文学始于诗歌实验,那交织着代码、穿插着动画、随意点击跳转的数位诗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后来在”网络文学”名下为人们所认识、所追捧的都是再浅易不过的大众读物,但这一词语却始终闪烁着新鲜时尚的色彩.在论及网络文学的新特质时,研究者常将”非线性结构”视作当然.利用超链接技术,读者可以在作品不同页面之间自由跳转.选择的随机导致文本结构不确定,阅读不再像印刷文本中那样依照页码先后,而是超越了线性脉络.对于网络文学中结构缺乏创新,论者一般归结为自由创作的随意性所致。在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之下,模式化的结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首先,固定结构便于模仿。其次,网络创作大多事先没有完整的构思,在线边写边连载,与书本预先完稿整体呈现不同,因此不支持多变结构。第三,对结构的认识和探索是文学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种高度理性的行为。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变成网民,其创作水平、审美倾向也越来越大众化,网络文学走向通俗文学。为迎合网民喜好,必须突出娱乐功能,以公众熟悉的方式表现,即使有新探索也要尽可能贴合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能设置障碍,因此在结构创新上十分保守。

网络文学 非线性结构 艺术创作 创新理念

许苗苗

国内会议

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

北戴河

中文

93-97

2014-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