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港产合拍片中内地女星银幕形象的嬗变--以周迅为例看港片北上的困境和出路

由于CEPA协议中规定”内地演员在合拍片中的比例不得少于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并且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应与内地有关”,因此,内地明星开始频繁出现在港产合拍片中,尤以女明星为盛。本文将以周迅出演的港产合拍片为个案,借以分析内地女星在港产合拍片中银幕形象的变迁历程,并从中窥探港人心中隐秘的身份意识。从周迅所扮演的银幕形象的演变来看,一是合拍片乃大势所趋,两岸三地电影文化融会贯通的潮流不会改变。二是电影人在文化碰撞中不断地在寻求出路。方法不外有三:港陆双方都开诚布公,积极互动;暂时放缓电影合流,保持各自特色,等待文化生态动荡的融合过程趋于平静后再开始电影的合流;引进第三方的加入。像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如果·爱》那样,形成香港导演、大陆、台湾乃至韩国演员的跨地、跨国合作局面。甚至可以引入域外文化加入,从而降低、化解、稀释明确的文化对抗。总体来看,华语电影作为一个统一体的出现将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导致其中出现特色鲜明的亚种的顽强生存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华语电影的最终形成需要两岸三地电影人抛弃地域偏见,从华语文化、东方文化的高度进行创作的胸怀。他们自身的文化特色应该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而非盛气凌人的强势。只有这样“合拍片”也许才能真正融入华语电影的血脉之中,而华语电影才有望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两岸三地的资源整合,走向国际电影市场。

港产合拍电影 内地女星 银幕形象 文化融合

李艳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

国内会议

第20届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

厦门

中文

41-48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