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文化呈现:从归属焦虑到中心焦虑
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亚洲重镇,生生不息一百多年.香港电影曾经风光无限,除因类型丰富、叙事精彩之外,还因其为亚洲民众提供了与国际时尚合拍的文化信息,提供了香港民众调侃权威、反讽时政的民主开化的有趣故事与文化精神,毕竟香港电影是香港社会的一种文化呈现,乃至身份表征.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的1984年到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施十年的2014年,香港电影对自身的身份思考与呈现,以1997年为界点产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这便是从身份归属的焦虑到中心地位丧失的焦虑.从归属焦虑到中心焦虑,这是香港在新时代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香港和内地融合的伴生产物,香港和内地是一个国家下从区域到全局的多层次融合,在这个进程中,新的香港精神将诞生,中华民族主义的内核也将富有新的内涵。当然,这一进程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香港需要在融合中寻求新区域化与新全球化双重语境下新的功能定位,因而香港社会的中心焦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震荡调整,或许在两地融合到一定程度才能消解,这其中还离不开全球大气候因素的影响。电影在形塑国族共同体的时候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两地融合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眼下合拍片对两地电影业的融合已经有着显著效果,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互为取长补短。电影的创作本应该鼓励多元,但在两地的文化融合方面,电影的积极功能应该有意识地借用和强化,或许会加速推进两地的融合进程,而香港的“中心焦虑”或将如“归属焦虑”一样,在某时烟消云散。
香港电影 身份归属 焦虑心态 文化融合
谭政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54-160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