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和华语电影:《哈姆雷特》的跨文类改编与跨文化演绎

华语电影和莎士比亚戏剧的跨文化联机有近百年历史.2006年,以改编莎剧《哈姆雷特》为名,两部进军国际的华语电影同年出品:其一是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其二为胡雪桦导演的《喜马拉雅王子》.从剧场书写到电影文本的跨文类改编,从西方戏剧到华语电影的跨文化演绎,编导如何转译与诠释这部经典名作?本文将从电影叙事角度来分析《哈姆雷特》的改编结构与再现形式;从开场镜头与场面调度,探讨转译过程中的符码转换;并从葛林布莱( Stephen Greenblatt)的文化流动(Cultural Mobility)观点,检视莎剧与华语电影碰撞出的跨文化演绎新风貌,探究电影改编的文化视域论述。
华语电影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跨文类改编 文化流动
乐丽琪
辅仁大学 外语学院,台湾新北市24205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96-205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