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国经验与构建本土体系: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的困境
1840年以来,伴随着外国经验的引进,中国城市规划进入与古代迥异的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对学习外国经验与是否存在或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争议.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历史回顾,来探索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上学习外国经验和构建本土体系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其中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梳理在学习外国规划理论与经验的同时构建本土规划体系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笔者认为每个阶段对外国城市规划经验的引进和学习的目的、方法、途径和效果各不相同;四个阶段中学习外国经验与构建本土体系这对矛盾始终存在,并相互作用;外国理论或经验对本国实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构建本土规划体系,才是解决本国与本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梳理中国自1840年以来五个典型阶段中的城市规划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学习外国经验与构建本土体系两者所构成的张力网络中间,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逐渐萌芽、发展、形成,并卓有成效地指导着本土实践。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仍然需要加强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但是,首先必须有足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够“睁眼看到”本土规划的成果。
城市规划史 本土体系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于海漪 文华 许方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2014年第6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年会
福建泉州
中文
23-33
2014-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