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芦山7.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变化

利用川西地区2010-2013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主要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北北西向马尔康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该两断裂带(段)在2010-2013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②芦山7.0级地震前,测区内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而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宝兴、天全、康定、泸定、石棉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芦山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③重力场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和重力场累积变化动态图像均反映芦山7.0级地震孕育过程的最后2~3年出现较显著的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可视为该地震的中期前兆信息;本文第一作者等也曾基于该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④2013年4月芦山地震后,新的观测资料显示,震中以北地区重力出现反向恢复,但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和安宁河断裂带附近的重力变化仍朝同方向持续发展,该地区仍具中-长期强震危险背景.

地震观测 重力场 异常变化 中期前兆

祝意青 郭树松 赵云峰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2014年大地测量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818-828

2014-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