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带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巴颜喀喇块体是青藏高原内部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其北侧边界东昆仑断裂上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东侧边界龙门山断裂上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而发生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其南边界中段,其东段边界是鲜水河断裂,西段边界是风火山断裂.实际上自1951年当雄8级地震后,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7级以上地震均围绕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分布.巴颜喀喇块体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是典型的走滑断层.如东昆仑断裂,甘孜—玉树断裂,鲜水河断裂等,其上发生地震产生的地表变形带主要特征是线性分布,破裂局限在很窄的范围,宽度一般只有几米至数十米.只是在具有走滑断层特殊几何结构的段落,如不同断层段交接的岩桥区、雁列区等,宽度可达数百米到千米.巴颜喀喇块体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上,近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其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但单个地震的破裂过程基本上都是自西向东发展.断裂的滑动速率自西向东逐渐减小,西部可达10~12mm/a,而东部只有3~6mm/a.与巴颜喀喇块体向东运动受四川盆地阻挡,水平变形转化为垂直变形有关.巴颜喀喇块体东端的边界断裂龙门山构造带,是典型的逆断层组成.其上发生地震产生的地表变形带主要特征是破裂带宽度大,并有多条破裂平行展布,形成数公里宽的变形带,其几何结构复杂.沿走向地表破裂带的性质多有变化,如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在映秀一带以逆冲为主,但向北东到青川一线,则具有明显的右旋走滑性质.尽管龙门山构造带中单个断层的水平挤压速率并不大,一般只有2~3mm/a,但实际上巴颜喀喇块体与四川盆地之间的水平挤压速率达到10mm/a,这些变形分布在龙门山构造带以西约300km的范围内.不同性质的断裂其变形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当活动地块被不同性质的断裂所围限时,块体本身的性质和变形特征都会发生变化.巴颜喀喇块体东端,受龙门山构造带变形特征的影响,其块体所表现的刚性有所下降,使变形分布在相当广泛的地区,而边界断裂本身却有活动性不强的假象.这或许可以解释龙门山断裂低活动速率却能够发生8级地震的原因.
地震活动 构造变形 青藏高原 巴颜喀喇块体
任金卫 孟国杰 张军龙 杨攀新 陈长云 胡朝忠 付俊东 熊仁伟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6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 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908-916
2014-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