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活动地幔流的地震学证据
基于华南地区26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SKS和SKKS波形数据,用最小切向能量法确定每个事件的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计算结果表明,除四川盆地和雪峰山构造带外,快波方向一致地指向WNW-ESE,接近于绝对板块运动的方向.雪峰山构造带的NE-SW快波方向与造山带走向一致,意味着该岩石圈保持了早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所产生的”冻结”各向异性.四川盆地的岩石圈厚度比华南地块其他构造单元大,其地幔各向异性可能主要来自巨厚的岩石圈.综合几个方面的结果,认为华南地区地震各向异性可能主要来源于岩石圈下方的软流圈流动.对已有的GPS数据和新近获得的地震各向异性结果作联合分析推断华南地区存在活动地幔流结构,它以15 mm/yr的速度朝西南方向流动,指向缅甸/巽他俯冲板片.华南地区的活动地幔流可能是由于缅甸/巽他板片回卷—后退的激发,它将板片上方的软流圈上部朝西南方向拖曳.
地震观测 上地幔 各向异性 活动地幔流
王椿镛 常利军 刘琼林 吴萍萍 Lucy M.Flesch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IN47907,USA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936-948
2014-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