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菲律宾海及其邻区岩石圈上地幔三维温度与密度结构特征

菲律宾海板块由于处于板块汇聚带,其内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周边构造单元的接触关系越来越受到世界地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纵波速度扰动转换为密度扰动,并以此作为初始模型,再利用经过温度效应改正的地幔重力异常,最后在球坐标系下反演得到菲律宾海板块及其邻区岩石圈上地幔的三维密度结构(50 km~300 km).为了评估岩石圈上地幔温度与化学成分分布的差异性,本文采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横波速度反演得到岩石圈上地幔的温度分布(50 km~300 km).结合岩石圈卫星磁异常、大地热流等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分析表明:采用地震波速度数据作为约束,可以明显改善三维密度成像结果;菲律宾海板块的表层构造与深度岩石圈地幔构造存在差异性,且岩石圈强度与内部存在的强烈的形变-应变场受控于上地幔动力学;在棉兰老岛、西伯里斯海与摩鹿加海碰撞带区域的深度岩石圈上地幔,推测存在古老的大洋板块残留,可能对菲律宾海板块西部与欧亚板块的俯冲形式与过程造成影响.

菲律宾海 岩石圈上地幔 三维温度结构 三维密度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

王秋革 陈超 梁青 杜劲松 王浩然 孙石达 王林松 胡正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国内会议

2014年大地测量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949-963

2014-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