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碳氮比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其结构稳定的影响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启动周期长、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实验室构建两组序批式反应器(SBR),从颗粒污泥特性、胞外多聚物(EPS)组成、污染物去除性能等角度,开展不同进水碳氮比(COD/TN)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其结构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COD/TN(15~30)运行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启动时间短,但形成的颗粒污泥形状不规则、结构松散且大量丝状菌缠绕,运行后期出现颗粒解体现象;相比而言低COD/TN(15~5)运行条件下,颗粒化周期虽然较长、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小,但其结构致密,同时在高氨氮水平下可长期结构稳定.定量分析颗粒污泥EPS组成发现,低COD/TN条件下形成的颗粒污泥具有丰富的胞外蛋白与β-多糖含量,利于增强污泥表面疏水性及维持颗粒结构稳定性.
好氧颗粒污泥 进水碳氮比 胞外多聚物 结构稳定性 表面疏水性
董晶晶 俞卓栋 徐向阳 朱亮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 杭州 310058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 杭州 310058;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58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79-1688
2017-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