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不同异位修复工艺除Cr特性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2种不同污染特性铬渣污染土壤(A土和B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3种异位修复工艺(淋洗、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铬渣污染土壤中总Cr和Cr(Ⅵ)的效果,并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不同修复工艺对土壤中各形态Cr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湿法解毒>稳定化>淋洗,湿法解毒工艺对A土、B土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6%、92.94%;对铬污染土壤总铬去除效果最佳的是异位淋洗工艺,异位淋洗工艺对A土、B土总铬消减分别达54.87%、80.16%.异位淋洗工艺实现了对水溶态Cr(Ⅵ)、酸溶态Cr(Ⅵ)的泥水分离,是总铬消减的主要原因;稳定化工艺和湿法解毒工艺降低了土壤pH,促进了水溶态Cr、酸溶态Cr及可还原态Cr向可氧化态Cr的转化,因此土中总Cr并未发生显著消减.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经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处理后,A土Cr(Ⅵ)仍然残留736.6mg/kg,B土Cr(Ⅵ)仍然残留245.47mg/kg,酸溶态Cr(Ⅵ)的残留是导致三种工艺修复Cr(Ⅵ)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通过常规异位修复后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土壤污染 铬渣 异位淋洗 异位稳定化 湿法解毒
朱文会 孙宁 吴舜泽 王兴润 丁贞玉 孙添伟 周欣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885-1892
2017-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