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的原因探讨及应对策略

环境公共财产权论是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石,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但实践多年来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被环境保护部评为“流于形式”.本文回顾了政府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过程,着重探讨了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包括公众环保知识和意识薄弱,获取项目信息及参与的渠道不广泛,以环保名义夹带其它非理性诉求,为完成法定程序而虚假参与等.建议公众参与办法修订应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厘清参与范围与内容,拓宽参与渠道等方面人手,同时完善环保NGO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环保意识 信息公开

汤德福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275

国内会议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厦门

中文

3458-3461

2017-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