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压力下的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本文以2009年4月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采集的大型底柄动物样品和环境资料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同时对其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生物完整性指数在该海域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水体基本呈富营养状态,且沿杭州湾口区和长江口门区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梯度,富营养程度从外海向近岸增加.3个生物指数相比,B-IBI可响应该海域的富营养化压力梯度,能区分口门区、杭州湾、舟山岛及其它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差异,适用于评价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然而,生物多样性指数及W-statistic对研究区的富营养化压力不够敏感,单独使用时对长江口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结果不够可靠.总体来看,在高强度人为干扰下的长江口及毗邻海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W-statistic要结合B-IBI使用一起评价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
长江口 毗邻海域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体系
蔡文倩 朱延忠 林岿璇 夏阳 刘录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3679-3688
2017-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