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多中心30天围手术期登记研究
目的:尽管近期试验表明对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不及药物治疗,但目前尚不清楚此结论是否适用于伴有脑血流量低灌注症状的患者.为正确评价支架术对这类患者的作用,在中国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支架治疗对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30d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纳入由70%~99%颅内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不良引起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由手术操作者遵照指南决定给予患者球囊扩张式支架或球囊预扩张联合自膨式支架治疗.主要终点是术后30d内的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死亡.次要终点为血管成功再通.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及临床结局. 结果: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纳入354例连续患者,300例患者(年龄为58.3±9.78岁)入组该研究.其中159例接受了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141例接受了球囊扩张和自膨式支架治疗.30d内的卒中、TIA和死亡发生率为4.3%.血管再通的成功率为97.3%.相比接受球囊扩张和自膨式支架治疗的患者,球囊扩张式支架组患者年龄更大,大脑中动脉病变比例更低,椎动脉病变比例更高,MoriA型病变比例更高,MoriC型病变比例更低,残余狭窄程度更低. 结论:在中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可以接受的.另外,相比自膨式支架治疗,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后残余狭窄的程度更低.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支架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缪中荣 张勇 帅杰 姜长春 朱其义 陈康宁 刘莉 李宝民 石向群 高连波 刘亚杰 王峰 李永利 刘铁燕 郑洪波 王伊龙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介入神经病学科 中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登记研究组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3-150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