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放射性核素迁移和食物污染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事故后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通过对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迁移行为的深入研究和迁移模式的开发应用,得到事故后不同阶段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这也是核电厂食入应急计划区测算的关键环节.我国国标GB18871对事故后的食品通用行动水平也作出了规定,包括针对一般消费品、奶、婴儿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核素活度浓度水平.放射性核素从核电厂释放开始,到最终在食物链的积累涉及在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等多个环境要素中的复杂迁移过程.为评价事故后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需要针对不同的迁移途径建立相应的迁移模型,并确定各迁移途径下不同类型食物的转移因子.对稳态和半动态迁移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采用这两种模型对核电厂事故后不同阶段食物的污染水平进行计算.对比这两种迁移模型的优缺点,初步分析其应用方向和范围,为今后核电厂食入应急计划区测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食物污染水平 环境评价 放射性核素 迁移模型

王梦溪 薛娜 刘新建 毛亚蔚 邱林 赵博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国内会议

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四川绵阳

中文

169-175

2015-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