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在人与动物脊髓损伤模型的应用(综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迄今为止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由MRI发展而来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可以检测脊髓白质中水分子的弥散情况,通过DTI相关参数反映脊髓纤维束的完整性及损伤后的病理变化.DTI在人类脊髓疾病的研究中,对急性和慢性脊髓损伤病变都比较敏感,相关疾病有脊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等.在动物脊髓损伤研究中,DTI更是定量分析损伤脊髓的微观结构变化、病理变化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指标,并且可为行为学评估提供有力的辅助诊断依据.更重要的是,DTI技术可以显示出传统MRI显示阴性的无症状性颈椎病的脊髓病理变化.广泛研究证明DTI技术对脊髓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TI已广泛应用于脊髓和大脑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它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白质纤维束的生理病理和微观结构变化,弥补传统MRI的不足,对疾病诊断、功能预后和手术方案具有指导价值。然而应该尽量增加样本量、提高信噪比、减少成像伪影、缩短扫描时间、标准化成像流程来不断提高成像技术和科研的严谨性,进一步将DTI技术普及到临床影像检查中。
脊髓损伤 水分子 弥散张量成像 诊断价值
刘长彬 李建军 杨德刚 杨明亮 杜良杰 李军 蒙倩茹 董学超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1-132
2015-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