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沥青职业接触人群DNA甲基化和端粒损伤研究
目的:调查煤焦沥青职业接触人群p16、FHIT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端粒损伤情况,探讨煤焦沥青职业接触有效的生物标志. 方法:选择某碳素厂180例煤焦沥青职业接触工人为暴露组;同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4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DNA相对端粒长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DNA p16、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率,比较两组端粒相对长度和基因甲基化率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暴露组外周血白细胞DNA端粒相对长度0.83(0.71-0.90)低于对照组端粒相对长度1.13(0.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95,P<0.001).两组p16、FHIT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性别、年龄和是否吸烟的分层分析后发现,在年龄≤40岁时暴露组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14,P=0.011). 结论:煤焦沥青职业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端粒长度缩短,对p16、FHIT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无影响.
煤焦沥青 职业接触 DNA甲基化 端粒损伤
段晓冉 王艳斌 张育红 王思华 姚武 王诗斌 王威 吴拥军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01-310
2015-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