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幼SD大鼠肝毒性机制的研究

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简称2,4-D),植物生长促进剂的一种,被广泛的应用于世界各地.据文献报道,其对皮肤和眼睛均有刺激作用,急性经口毒性表现为神经毒性,亚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对血液、肝、肾等毒性及抑制某些酶的活力,并能抑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本次研究拟用幼SD大鼠染毒模型,探讨2,4-二氯苯氧乙酸对其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及毒作用的相关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2,4-D可影响幼SD大鼠的生长,抑制其体重的增加。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动物的肝组织发生胆管增增生的后果有待进步一部实验验证。中剂量组2,4-D即可引起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释放的增加(P<0.05),提示2,4-D可通过改变线粒体的通透性,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3、Caspase-9的途径,来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这一结果与H.Tuschl等的体外研究结果一致。当自由基代谢失衡时,则可导致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同时氧化损伤又可加剧细胞凋亡的发生。GSH和SOD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其量可反映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而MDA的含量则可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36.26mg/kg的2,4-D即可引起机体MDA的生成增加,同时降低SOD、GSH的活性,表明2,4-D可引起肝脏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程度加剧。指出2,4-D可能导致幼SD大鼠肝毒性的发生,其发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等。但有关更具体的毒作用机制,涉及的基因表达还需进一步研究。

2,4—二氯苯氧乙酸 肝脏毒性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张梦云 卢叶丹 林飞良 徐培渝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食品卫生与毒理学系 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398-399

2015-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