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铁-超镁铁层状岩体中铁钛氧化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条件的指示意义
铁钛氧化物在火成岩和变质岩中广泛存在,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磁学意义,还可以作为地质”温度计”和”氧逸度计”反映岩体的形成条件.赋存在深成岩中的铁钛氧化物通常不是均一相的固溶体矿物,而是由常温状态下比较稳定的矿物(如磁铁矿、尖晶石、钛铁矿、金红石等)交织共生形成的复合相矿物集合体。这些矿物集合体的特征既反映了原始铁钛氧化物固溶体的化学成分,也与亚固相条件下的温度、压力、氧逸度、降温速率等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已被广泛用以探讨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岩浆成分和演变过程。 以攀西地区的新街铁镁-超铁镁层状岩体为例,该岩体自下而上由1个边缘接触带和3个岩相单元组成,铁钛氧化物普遍发育在各个单元,或零星分布、或富集为矿层,岩体不同层位的铁钛氧化物呈现出不同物相组合(共生关系)和复杂多样的出溶纹理.根据铁钛氧化物出溶纹理的特征,推断新街岩体自下而上,不同层位的铁钛氧化物基本上按照钛铁矿+金红石的后成合晶(伴生榍石)→钛铁矿→含出溶纹理的钛铁矿与磁铁矿的次序反复出现,这种旋回性可以反映岩浆在演化过程中ΣFe/Ti和Fe3+/Fe2+比值的波动性。磁铁矿+金红石的后成合晶只出现在岩体上部主成矿带底部,指示主成矿带是岩浆演化到具有较高的ΣFe/Ti和Fe3+/Fe2+比值阶段的产物。通过进一步研究ΣFe/Ti和Fe3+/Fe2+比值在岩体中不同层位的变化与岩浆氧逸度、挥发分组成,以及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关系,有助于揭示新街岩体中主要含矿层位的形成条件,为进一步建立层状岩体中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铁镁-超铁镁层状岩体 铁钛氧化物 出溶纹理 岩浆成分 演化规律
谭伟 何宏平 王焰 梁小亮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